3月25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应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届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广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加强环境应急科技支撑 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虢清伟、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科技发展处一级调研员刘海波等嘉宾出席大会并致辞,我司刘盼西博士以委员身份参加本次会议,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环境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计2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犹如潜藏的 “隐形杀手”,时刻威胁着生态安全与公众健康。2025 年3月,湖南耒水流域突发铊污染事件,某水泥企业因拆除旧生产线时含铊炉灰被雨水冲刷入河,导致跨市断面铊浓度超标30%。此次事件虽通过应急处置迅速控制,但也暴露出高风险行业污染防控的薄弱环节。无独有偶,2024年8月,福建漳州某畜牧公司养殖废水直排河道,氨氮浓度达154 mg/L(超标近19倍),导致水体黑臭,周边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凸显了氮硫污染物应急监测的紧迫性。2024年8月,成都市某商业综合体污水集水井因硫化氢气体逸出,导致3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直接原因为作业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进入有限空间,且高温环境加速硫化物分解,井内硫化氢浓度高达430 mg/m3。
为应对类似风险,生态环境部近年密集出台政策: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开展涉铊企业排查整治行动;2021年 12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启动及工作原则、污染态势初步判别、应急监测方案、跟踪监测、应急监测报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2022年3月,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重金属铊污染监控预警;2023年11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涉铊污染源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要求涉铊重点行业企业重点排查含铊废水的外排情况,将存在铊污染隐患的企业纳入涉铊污染源整治清单,指导企业及时实施治理。这些举措表明,快速精准的应急监测已成为污染防控的核心防线。
作为深耕水质监测领域二十余年的科技企业,安杰科技始终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为使命,创新推出两款应急监测“神器”——AJ-6400 便携式测铊仪与AJ-3400 便携式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为应急监测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解决方案。
一、“铊” 影危机,精准亮剑
重金属铊素有 “水中无形杀手” 之称,其毒性是砒霜的60倍,微量即可引发多器官衰竭。近年来,多地饮用水源铊超标事件频发,如何在***时间锁定污染源、控制扩散成为治理关键。
AJ-6400便携式测铊仪凭借辉光放电光谱技术突破传统检测瓶颈:
无需复杂前处理,直接进样 2 分钟内出具结果;
内置12小时超长续航锂电池,摆脱外接电源束缚,偏远地区亦能快速响应;
触控屏人机交互设计,操作简洁如手机,非专业人员亦可轻松上手;
实时数据存储与远程诊断,为决策提供 “零时差” 技术支持。
该仪器已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电镀等高风险行业,成为应急排查与日常监测的 “移动哨兵”。
二、氮硫污染,智慧破局
氮硫化物是水体富营养化与恶臭污染的主要诱因,传统检测方法依赖汞试剂,不仅危害人体健康,更易造成二次污染。
AJ-3400便携式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以绿色革新重新定义应急监测:
全自动化检测,一键启动后无需人工干预,单个样品最快 3 分钟出结果;
抗干扰能力强,色度浊度样品可直接测定,避免繁琐预处理;
以空气替代氮气载气,无需钢瓶或管道,仅需小型空压机即可运行,低碳环保;
覆盖氨氮、总氮、硫化物等 6 大指标,满足多场景应急需求。
三、绿色科技,共筑防线
作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发明者,安杰科技始终将 “零污染、高效率” 融入产品基因。其核心产品 AJ-3700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曾荣获“2023 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绿色仪器” 奖,并入选科技部《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从实验室到现场,从地表水到饮用水,安杰科技以“让分析检测更简单”为产品设计理念,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水质监测体系,以创新驱动环保升级,用仪器丈量生态之美,用数据守护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