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作先行、污染防治先行、防控体系先行、技术路径先行、治理示范先行,“五个先行”的总体框架,明确了土壤“治病”的方向和重点,针对的是常德市受污染耕地占总面积达9%左右的“病灶”。
2016年12月,《常德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通过审查正式敲定,2018年4月19日,又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出台《常德市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管理规程》,土壤污染防治的顶层设计基本到位。投入600余万元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平台今年5月即将投入运行,信息化助推在全国6个先行区中首屈一指。
在基础先行的同时,常德市进一步夯实防控体系。市政府与14个区县市政府(管委会)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保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层层传导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同时,建立了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确定并公布全市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22家。率先实施分类管控、用地调查和项目库建设,2017年6月,启动安丰乡4.9万亩土壤污染调查和分类管理工作。
工业污染场地分类管控同步展开,对暂不开发利用的土地,清理残留污染物,严格管控污染风险,对城市建成区内的污染地块,通过采取热脱附、稳定化等技术手段,确保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达标。分2次委托省环科院开展了污染地块调查,对全市68处污染地块进行了摸底,2017年进一步开展了土壤污染源和污染地块调查工作,完成了118个国控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的采样分析、1508个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核实。市、县两级均建立了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并实时更新,截至2017年12月底,共入库项目109 个,总投资3.51亿元,2018年,申报省级项目11个,项目支持位列全省***。
污染防治和示范先行工作依托先进的技术路径,蹄急而步稳。
石门县针对雄黄矿区周边受砷污染的4476亩农田,采用蜈蚣草—活化剂强化修复以及蜈蚣草—柑橘间作修复技术。
雄黄矿土壤修复一期蜈蚣草种植基地现场
选取对镉等重金属吸收积累能力较强的非食用型农作物和超富集植物,通过组合搭配进行轮作种植,在安乡县安丰乡已初见成效,土壤检测镉含量已经有下降趋势。
工业场地污染治理一厂一策,津市原香料厂土壤污染治理项目面积9.05亩,采用异位氧化方式处置污染土壤。汉寿连家坝金矿遗留场地风险管控项目面积397亩,采取土壤阻隔、覆土恢复方式,澧县原青云香料厂废渣及土壤污染场地修复采用“异位热解吸技术—光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的方式,上述项目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于2018年底验收。
石门雄黄矿区土壤污染治理集中体现了常德市土壤“治病”的“仁心妙手”。在铁腕关停雄黄矿污染企业后,先后投资3.8亿元,完成了雄黄矿区历史遗留砒渣处理处置工程(一期)、雄黄矿历史遗留砷渣场地周边污染土壤治理项目(二期)、雄黄矿区历史遗留含砷矿渣综合治理(三期)、黄水溪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四期)、原雄黄矿区选矿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五期)及石门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一期)。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雄黄矿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植被逐渐恢复,黄水溪入皂市水库断面含砷量从治理前的11.8mg/L,下降至0.27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