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再看“水土不分家”,浅谈“以人为本”的环境要素关系

题记

生态环境部将实现“五个打通”,对水土君这个地质匠来说,最让人振奋的莫过于打通“地上与地下”,这预示着“地下水环境”方面的研究不仅会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环境管理也会朝着系统化、立体化方向发展。今天,水土君斗胆从一个环评人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地下水环境,浅谈一下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抛砖引玉,希望可激起少许浪花,引发些许共鸣。因工作接触面及个人水平有限,视角难免存在局限性,不当之处望各位看官见谅。

 

“水土不分家”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

关于水土不分家,水土君曾在公众号(groundwater_Z)中发表过类似观点(【观点】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该如何承接?),建议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管理适当融合。但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与思考,对该观点提出一些修正,即整体水土不分,但可有条件分离。自从2016年成立土壤环境管理司以来,无论是土壤修复领域还是环评领域,几乎所有的声音都一致在强调“水土不分家”、土壤与地下水应统一管理。这个观点并没有错,只是特定时期内,社会对待事物的立场和角度决定了容易产生某种“主流”思想,当时正值“土十条”甫出,也是土壤修复市场呼声最高的时候,对于场地特征的地下水按此考虑毫无疑问。但对于整个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而言,土壤不仅仅场地土壤,地下水也不仅仅是场地地下水,即便今天改头换面叫成了“地块”,也逃不出它场地属性。这一点,水土君曾请教过某位高级领导,也是这方面的顶级专家,人家当时就明确指出“土壤是土壤、地下水是地下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直到如今也不敢说完全领会其深意,但所幸的是,目前至少领悟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不仅仅局限在“场地”尺度。

全面打通地上与地下以后,自然资源部的地下水管理重点放到了地下水资源确权、合理开发与资源保护上,而生态环境部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则由原来的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变为区域——水源地——场地三个维度的管理,增加了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从其发布的标准就可以看出,涉及农用地土壤和建设用地的土壤,也存在区域和场地两个维度。不同尺度的土壤和地下水,其关注的问题焦点有所差异(图1),决定了“水土环境”能否分开对待。


前述场地尺度的土壤和地下水,且重点围绕工矿企业可能造成的污染角度,土壤和地下水无疑是难舍难分,有时甚至互为因果,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赞同它们“水土不分家”。然而,即使不分家,因“土壤”定义内涵的不同,也存在一些管理上的困难。如图1所示,农用地土壤所指的一般为《土壤学》中定义能够生长植物的松散层,请允许我称之为“生态土壤”,含农业土壤,深度一般不超过3米;建设用地对应的土壤则扩展至工程地质学中的“土”,不管是否能否生长植物,具有一定综合环境承载能力的松散层,都是“土壤”,请允许我称之为“环境土壤”,深度根据污染迁移情况确定,可深入地下水位以下,真正做到“水中有土、土中有水、一直追污染”。那么,这个生态土壤和环境土壤之间就存在了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显然环境土壤就会存在一部分不适用于标准的问题。但对于地下水环境而言,不管是生态土壤还是环境土壤,都可以成为“含水介质”,合并后仍存在少许断层。

对区域尺度和水源地而言,“土壤真的是土壤,地下水还是地下水”,这种约定俗成的学科界面感显然存在。当然,也不排除有人要把水源地周边的污染源、区域地下水保护中的污染源所在场地混为一谈的可能性,最终导致总是说不清“土壤”和“地下水”。事实上,区域尺度和水源地的土壤环境应该抠出“场地尺度”,仅指非建设用地的土壤,即农业用地和其他生态用地,主要指表层土壤;而此时的地下水则回归到潜水面以下的饱和重力水,两者的物理分界线变为“潜水面”。但由于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面,严格意义区分开不现实,但至少保证这两个学科之间是种交叉分开的关系。

所以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在场地尺度上建议合并,在区域尺度和水源地方面可以分开对待、区别管理,即整体水土不分,但可有条件分离。

 

土壤、地下水与生态

生态环境部的组建无疑释放一个强大的信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再提一个高度,生态文明的内涵绝不仅仅是狭隘的“污染防治”,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前述土壤和地下水的关系中,已将土壤分为“生态土壤”和“环境土壤”,实际上如此划分并不科学,仅仅为了便于理解。那么同样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再来区分一下生态与环境,将有生命体征的环境综合成为“生态”,将物理化学指标体现的内容划为“环境”。那么,以前的环境管理实际上是生态与环境分离的,前者的管理分布在当时的环保、农业、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海洋等各个部门,后者重点集中在环保,其重要内容是“污染防治”。

为了进一步说明土壤、地下水与生态三者间的关系,水土君画了图2来表示,将土壤分类物理形状的结构变化影响,区域性改变的盐渍化、酸碱化、沙漠化等影响,以及土壤化学指标变化的土壤质量影响三个方面;将地下水分为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质量变化两类;将生态分为植被退化影响和动物栖息生长的影响两个方面。


仍然先拿地下水来入手,水位变化有高低之分,埋深大,在某些地区土壤就易沙漠化或荒漠化,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因水分不足而退化,进而影响动物栖息地退化和食物衰减,整个生态系统退化;埋深小,在某些地区土壤易产生盐渍化、沼泽化等,植被生态系统也一样退化。地下水水质受人为影响向恶化趋势发展,最终形成地下水污染,这个污染过程可能需要先经过土壤,污染土壤后再污染地下水,也可能是被污染的土壤成为地下水污染源,不断向地下水释放污染物,两者互成因果关系;污染造成的物理化学性状改变势必影响植被生态,甚至直接影响土壤中的动物,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另外,土壤板结、压实等变化也会导致植被生态和动物生态的影响。

可见,土壤、地下水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值得一提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应从环境系统的角度统筹考虑,地下水位变化不作为评价结论,但需成为支撑土壤、生态影响的因子;土壤板结无法下结论,但也是影响生态的因素,虽无法量化,也应提出监测要求;植被生态与动物生态之间亦有强烈相关性,要给出的相关关系着实很多,即便难以有答案,也应在评价是有所涉及和关注。所以说,水土君觉得在这生态环境部组建,生态、环境并重的环保新时期,应该重新定位土壤、地下水、生态三个导则之间的关系,做好任务分工和衔接,全面启动修订工作十分有必要

 

“以人为本”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谈环境系统和生态文明,始终回避不了“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环境观,水土君是典型的持“人类中心论”者,即便是强调生态保护,也是围绕位人类延续生存服务的。因为水土君信奉丁仲礼院士那句“地球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我们现在所作的一切,如果不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显得苍白无力。大刘在《三体》中告诉我们,当人类面临外敌时,留下的意识只有延续,一切的生态环境都只是为了人类延续做服务。

基于最终为人类服务的理念,水土君简单绘制了一张终端指向“人体健康”的环境要素关系图,如图3所示。图中箭头只进不出的只有“人体健康”,多进少出的是接近终端的“植被生态”,即上一节所提的有生命体征的要素。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图3中的各要素中,位于上部的大气和地表水箭头交错明显少于位于下部的土壤和地下水,除了上部少了一个单列的“污染影响”外,并没有少太多内容。这种上层关系相对下层关系相对简单的现象也正是目前为什么“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涵盖的内容层层递进的原因,治理的难度也逐个递增。要打赢这三大战役,还真要在某种程度上搞一搞联合作战才行,比如图3的大气降尘就能累积影响土壤,土壤通过雨水淋滤在进入地下水,地下水经迁移又可能回到地表水或被植物吸收富集与植被进入食物链,这种环境系统的闭环效应也是迫使持“人类中心论”者,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生态退化、物种灭亡的现象发生,即我们现在所有的保护,核心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同时,土壤与地下水衔接的部分恰恰是“地球关键带”重点研究的部分,也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核心地带,从学科角度来看,也是研究最复杂、最难的地方。当然,该图少了一个“海洋”要素,这是水土君不敢贸然涉及的痛点,因为这个领域是真的一无所知,连个专业术语都无法表达。

该图集中突出的人体健康,将会成为环境管理领域最高层级,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水土君预测, “人体健康”才是未来环境管理真正的最大热点,其他要素管理或评价都是为其服务的。人或通过呼吸、或接触、或经口摄入、或居住暴露……,气、水、土甚至生态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使之成为最终的关注核心。

由于时间关系,对于图3的内容,就不展开了。为便于看图,水土君特意将各要素的伸出的线条挑选了不同颜色,希望能够帮助没有色盲症的同志们。最后,啰嗦这么多,都是为了能够引发讨论,哪怕文后骂几句白痴、揣着糊涂装明白,也行,至少不那么孤独。

 

水土君

2018.6.12晚于京


推荐产品 更多
  • 生态环境监测、水文水资源监测、城市排水监测、石油化工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等水质分析,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凯氏氮、总氮、硫化物等指标。

  • 现场检测、应急检测、车载检测,测定水中硫化物等指标。

  • 生态环境监测、水文水资源监测、城市排水监测、石油化工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等水质分析,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凯氏氮、总氮、硫化物等指标。

  • 生态环境监测、水文水资源监测、城市排水监测、石油化工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等水质分析,测定水中氮化物、硫化物指标。

  • 生态环境监测、水文水资源监测、疾病预防控制、城市供水检测、地质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等水质分析,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标。

  • 塑料材质浸泡液 纸和纸板材质浸泡液 涂料或涂层浸泡液 橡胶材质浸泡液 奶嘴浸泡液

  • 水文水资源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疾病预防控制、城市供水检测、地质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等水质分析,测定水中氰化物、氨氮、硫化物、总磷、总氮、挥发酚、六价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

  • 生态环境、水文水资源、城市供水、石化钢铁、化工冶金等行业监测,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水质分析,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 COD))指标。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 上海 总部
  • 电话:400-832-8801
  • 传真:021-36212790
  • 邮箱:service@anjie.net
  • 联系人:刘先生